高空测报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防治害虫的技术,可以检测迁飞性害虫在夜间展开活动的情况,并为农民提供防治建议。然而,这项技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局限性。本文将就此对高空测报灯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
一,高空测报灯依赖于天气条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如大雨、风暴等),昆虫很可能会停止活动,因此高空测报灯的检测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高空测报灯时,需要格外留意天气状况,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二,高空测报灯的检测数据有局限性。由于高空测报灯只能检测到迁飞性昆虫并不能准确的确认其种类和数量。这样就容易出现误判和漏判的情况,从而导致农民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在使用高空测报灯时,需要结合其他防治方法和手段来增强防治效果。
三,高空测报灯存在着诱捕其它无害昆虫的风险。由于高空测报灯的光亮度很强,可以吸引所有在周围区域内有趋向光源的昆虫。这些昆虫包括不仅仅是迁移性害虫,还有许多其他对农业生产无害的昆虫。如果将这些无害昆虫误认为害虫,就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慎重使用。
四,在实际操作中,高空测报灯也会遇到人力、资金等方面的局限。由于高空测报灯需要大量的人力依次巡视每个点,进行数值记录和数据分析。如果人手不足或者缺乏科技支撑,就会影响检测的精度和有效性。而且,高空测报灯检测设备的价格较高,固定装置和培训等支出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只有收入稳定、防治投入大、以及有充足的人力技术支持的农业企业才能更好地应用这项技术。
综上所述,高空测报灯作为农业防治昆虫的一种重要手段,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项技术,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其他的防治方法来增强效果。同时,也需要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完善高空测报灯的检测方式和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虫情测报灯的工作原理
光控工作原理:当环境照度连续一分钟≧4lux时——数控电路所控制的触点断开,测报灯处于待机状态(关机);当环境照度连续一分钟≤4lux时——数控电路所控制的触点闭合,测报灯进入工作状态(开灯)。
雨控工作原理:下雨(湿度≥95%时)——雨控传感器接到信号——控制器自动启动——排水系统进入工作状态——阻止雨水进入落虫通道,把雨水导入排水通道,从底部流出箱外。雨停后,夜间测报灯恢复工作状态,白天测报灯处于待机状态。
诱捕原理:采用灯管作为诱虫光源——昆虫飞扑——撞击玻璃屏——落到漏斗——落入远红外处理仓内。
昆虫处理原理:利用远红外加热处理昆虫,活虫落入后3-5分钟即能死亡。为了避免处理仓虫体堆积,处理仓下部的落虫活动门每隔一段时间(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显示屏上进行设置)开启一次,被杀死的虫体落到接虫盒贮存。为使后落入的昆虫也能被杀死,特设置为上下两次远红外加热处理,两个活动门交替开启,保证每个虫体都能再经历一个远红外加热处理周期。
接虫原理:每天天亮或者根据用户设置的时间——转仓盘转动一格,更换到下一个接虫盒。虫情测报灯的黑光灯是一种生成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的光源,通常被用于吸引和诱捕害虫,并且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存在一个问题:长时间接触黑光灯是否会对人体有害?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考虑黑光灯所产生的两类紫外线辐射:UV-A和UV-B。
UV-A辐射。UV-A紫外线波长范围为315-400纳米,可通过玻璃和大气层,在日间阳光中占据主导地位。长时间暴露于UV-A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皮肤晒伤、过度干燥、老化以及增加患癌风险。但是,由于黑光灯使用中的紫外线强度微弱,因此即使连续使用数小时,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其次是UV-B辐射。 UV-B紫外线波长范围为280-315纳米,能量更高,但一般大气层能够阻挡大部分UV-B辐射。长时间暴露于强UV-B辐射下,可能会导致皮肤灼伤、晒斑、色素沉积和癌症等问题。但同样地,播放虫情测报灯时使用的紫外线强度非常低,因此在短时间内的暴露下,并不会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类接触黑光灯时,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光灯的红外线成分并不能被肉眼直接观测到,而这些红外辐射可以给眼睛和皮肤造成损害。此外,在黑光灯的附近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避免长时间接触,以防止对视力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总结来说,虫情测报灯的黑光灯在短时间内的接触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但是为了确保个人健康和安全,建议在灯的周围留出适当的距离,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并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其关联产品的管理等措施来确保人们能够在使用虫情测报灯的过程。
虫情测报灯诱捕虫的效果
a.虫情测报灯日均诱捕虫853头,传统黑光灯日均诱捕虫448头。
b.虫情测报灯几乎能诱捕葡萄园所有的有羽害虫,其包括大型的吸果夜蛾、天蛾﹑透翅蛾和小型的叶蝉、蚊子等,而传统的黑光灯只能诱杀小型的叶蝉、蚊子和一些小型的杂蛾。
c.虫情测报灯对诱捕的害虫的虫体破坏性小,而传统的黑光灯对害虫的虫体破坏性大,杀死的害虫基本难以分辨。
d.从使用成本方面来看,虫情测报灯虽然比传统黑光灯要高,但传统黑光灯使用时必须架设电路电线,需要雇佣专门人员进行开关灯管理,使用不方便,且需要消耗电能,也给园区工作人员带来触电的危险性;而智能型全自动虫情测报灯不需要架设电路电线,不需要雇佣人员开关灯管理。
在使用虫情测报灯的区域,害虫几乎没有造成果穗损失;而使用传统黑光灯的区域,害虫诱捕不完全,每公顷要造成几千元的损失,两者相比,虫情测报灯的使用效益和性价比远高于传统黑光灯。虫情测报灯迁移方案是指将虫情测报灯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选址、设置、调试等环节。正确编写虫情测报灯迁移方案对于提高虫情监测与防治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虫情测报灯迁移方案的具体编写步骤:
一、必要前提条件准备
收集目标地点资料:对于迁移到的目标地点,应考虑以下多个因素进行评估,如检测区域大小、昼夜温差、气温湿度、日照时间、风顺风速、降雨量、盐分水位等。
准备相应设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至少一个虫情测报灯、充电器、备份存储卡、USB数据线、连接计算机灯组等设备,并保证其技术机能的稳定性。
制定安全措施:遵守物理安全原则,确保自身安全;在出发前彻底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并做好后续的备用。
二、选址方案制定
合理选择测报区域:在制定选址方案时,应选择适合开展虫情监测的区域。在目标地点内的选择时需要考虑实际环境、生物特征、社会经济信息和人流量等因素,以确定虫情测报灯的具体摆放位置。
对出现灾害的地区要多放虫情测报灯:针对昆虫繁殖力较强、传播速度很快的情况,需要将虫情测报灯集中投放至发生过灾害的主要地区,并且这些区域的密度可能比其他地区高一些。
选择灯光诱捕器型号:按照预设的监测有效时间,选择相应的便携式灯组或固定式灯组(如阳台朝向、屋顶、电线杆或树木)并搭配不同的波长光谱,使得虫灯更加敏感并可持续使用(电源是否稳定,是否所在地通信畅通、图像数据处理速度等) 。
三、虫情测报灯飞行数据分析
飞行考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从虫情测报灯上传的影像进行数据打标和分析,以获得每只昆虫的飞行轨迹,用以观察是否存在滞留区域或者密集聚集地(hot spot) 进而分析害虫的活动规律。
热敏分布图:利用虫情测报灯数据划分成不同温度和光强值的“模拟热图”,可定位到传播途径并找出传播者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位置。
虫情预警机制:根据分析得出的相关信息模型,构建一个虫情预警系统,实现完整的虫情观测过程。该方案可以在野生自然条件与控制条件下提高检测效率、准确性和即时性。
四、实施迁移及维护工作
安置方案:将虫情测报灯设备根据选址方案放置于志愿地点并悬挂至目标高度(如对同一天气条件在另一处设置)。同时要使用稳定的支架保持下落时不受外力影响,摆放后再进行相应的装卡工作。
监测频次:对于虫情测报灯,每24个小时执行1次预调程序以确保工作状态,并随时检查电量能否正常使用以及归档图像视频文件的正常记录。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灯组按钮、闪光、滤镜、充电器性能等主要部件,及时清除油污或杂质,避免漏电、火灾等事件发生。
总之,虫情测报灯迁移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综合考虑多项因素的过程。在编写方案时需要对目标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和评估,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以及科学有效的数据处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虫情测报灯的可靠性、准确性,从而为农业防治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15903880052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扫一扫 抖音关注